进、出口展区融合:广交会站上新高度
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、缩影和标志,广交会一直以来与时俱进。从第1届到116届,57年来,广交会一直把握时代的脉搏,依据外贸新形势进行自我改革创新。
提升国际专业化水平
从第101届起,广交会由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,由单一出口平台转变为进出口双向交易平台,同时开始设立进口展区。经过15届的发展,如今进口展区的发展模式已经比较成熟。记者了解到,本届广交会第一、三期均设有进口展区。引人注目的是,本届广交会首次试点进、出口展区融合办展的新模式。在5.2家电展区,来自土耳其和境内的家电参展商们成为“第一次吃螃蟹的人”。境内外家电企业首次在广交会同台竞技,这也成为本届广交会的一道靓丽风景。
广交会工作部进口展事务高级经理曾萍告诉记者:“设立进、出口融合展区是广交会经过前期调研后进行的改革试水,也是广交会顺应国际化和专业化趋势的必然选择。”
据了解,在确定设立进、出口融合展区前期,广交会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。调研发现,境内的大多数企业对设立融合展区持非常开放的态度,“他们认为和境外同行同区参展,可以增加相互交流的机会”,曾萍说,如今境内企业的竞争实力不断增强,他们对自己的产品很自信,进、出口融合展区的设立是受欢迎的。”
事实上,按照国际上的展会划分惯例,大多数展会都是从产品的专业匹配性而不是来源地规划展位。“广交会的采购商国际化水平已经很高,但参展商的国际化水平还在起步阶段”,曾萍认为,此次设立进、出口融合展区,正是广交会促进参展商走向专业化和国际化的重要改革。
受到境内外参展商肯定
在5.2号展馆,记者走访进、出口融合展区发现,虽然是首次设立,但展区内和谐融洽,来自世界各地的采购商川流不息,融合办展新模式成效显著。
“以前进、出口展区分开,采购商会先到进口展区,这样部分家电采购商被先行分流,出口家电区的采购商就少了;融合以后,进、出口展区的采购商都集中到一起,客源更加集中”,方太集团海外事业部销售代表刘林果告诉记者,本届广交会家电展区的人流量明显增加了20%至30%,往届第二、三天客流量才能达到高峰,本届广交会第一天客流量就比以前高峰期还多。
土耳其KUMTEL公司出口部经理Figen Metin也持同样观点。“去年KUMTEL的出口量增长了10%,今年我们有信心再完成15%的增长”,他表示,融合办展新模式为他们带来了更多机遇,参展商聚到一起,展位前的人流量明显增多,前来采购的采购商也更专业更有针对性。
融合办展也方便了境内外同行参展商之间的交流学习。参展同时,方太集团的工作人员也参观了土耳其展位的家电产品,并与他们就产品的信息、功能进行了交流。“交流后发现双方在产品设计方面存在差异”,刘林果表示,这为方太总结土耳其消费者的习惯和产品需求打开了方便之门,对以后打入土耳其市场很有帮助。
而在进口展区9.3号展馆,记者也采访了此次暂时没能进入融合展区参展的越南参展企业LIOA。LIOA的业务范围比较广,涉及灯具、变压器、电缆电线等,负责人Hoang Thi Thin告诉记者,他们也很想进入专业展区和中国企业同区参展,这更加有利于LIOA业务的发展。